泼彩山水与当代绘画演进 2025-05-10

  邵晓峰,1972年生于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被授予“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称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邵晓峰艺术之山水卷》《邵晓峰泼彩山水》《水·色·墨的艺术世界》等;专著《中国泼彩山水画史》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全民阅读好书推荐书目(2015—2016)200种”、《中国宋代家具》获第二届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类一等奖、《宋式艺术生活》获首届“上海好书”奖等;主编的《徐悲鸿全集(著述)》获中国编辑学会2021年“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金奖。

  邵晓峰 云起翠岭 69cm×7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邵晓峰 霞之舞 70cm×7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邵晓峰 溪山幽径 70cm×35cm 纸本设色 2024年

  邵晓峰 太湖金秋一画图 47cm×88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当今画坛,由于艺术观念的开放与更新,山水画家们博采众长,从其他画种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他们不仅可以广泛地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艺术中借鉴,还能够从西方各国艺术中采纳吸收。如此,在今日不同层次的山水画展上,画家采用的形式与技法自然五花八门,在这种大潮中,泼彩法也被一些画家开发以求营造不同的艺术天地。虽然有的画家在作画时加入泼彩,属于偶一为之,而未能对这一领域作深入探究,但是如果我们潜心审视当今艺术格局与流变,就会对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会看到它在当代画坛大放异彩确实存在不少内因,泼彩山水对当代绘画的演进具有如下积极意义。

  其一,色彩的七十二般变化在泼彩山水中大有作为。20世纪以来,艺术进程中最有意义的发展莫过于放弃对琐碎细节的注重而崇尚便捷地表达丰富的情思,色彩的情感与文化效应本来就应是其他语言不可代替的。当代泼彩山水的艺术实践实质上超越了中国传统“随类赋彩”和“水墨为上”的美学境界而一举将“随心赋彩”观彰显于世。西方艺术中的色彩曾长期依附具体形象,缺乏自律。康定斯基发现了色彩音乐般的节律,倡导其本身也是美的,即使依附于造型,也可表达感情。此观念和中国的“随心赋彩”观颇有相似之处,但西方主流艺术后来又完全舍弃了自然物象的形态,这又和“随心赋彩”观相悖。因此,泼彩山水画家只有看清中西艺术流变,将艺术构建于坚实的艺术传统上,释放中国画传统中蕴含的色彩、笔墨语言,从各种艺术中汲取有益营养来增加色彩的丰富性与微妙性,才会结出丰硕成果。

  其二,泼彩山水中蕴含着自然之道。由于泼彩山水探索的是如何更好地驾驭水、色、墨在媒材上形成的自然演变,所以这种利用材料的天然属性而使其彼此发生“偶然”变化的过程体现了人与物的自然融合,在这种融合下产生的境界自然非工笔画、小写意画或单一的水墨画所能达到。时下人们常提及“天人合一”,山水画即以此为起点,不过,具体的艺术创作不等于抽象的哲学图解。由于摒弃了矫饰而更易出现“天与人一”的境地,泼彩山水的自然属性和人类在后工业时代领悟到的诸多观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这种艺术的开拓进取不仅能弥补传统山水用色之不足,还可进一步发展山水画的哲学境界,构建新的审美语言。

  其三,泼彩山水有利于艺术家进入自由之境。泼彩山水以大笔触、大水分形成大面积的色块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山水画程式而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由于传统小写意山水距当代社会的节奏与张力较远,故较难在强调速度与效率的信息时代里有新的飞跃。泼彩山水的因势利导、自由勾皴、随机点染、不拘成法和超然出尘,与中国古代画论中推崇的进入自由境界时形成的酣畅淋漓之境是契合的,也和庄子倡导的庖丁解牛时达到的“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境界相近,这对艺术家迅速进入创作状态,画出精品来说也是得天独厚的。泼彩山水的创作不但要做到胸有成竹,而且要做到大胆挥写。在作画之前,要反复构思,要心中有数。

  其四,泼彩山水与当代社会具有内在合拍性。在本体上,这种艺术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小写意作风。大写意式的纵情泼彩对彰显现代人的性情来说可谓是一种合适的方式,与社会节奏也吻合。这对于冲破传统山水画的程式与樊篱,在意境、章法、技巧上建立当代山水画格局也有着重要意义。另外,美术教育的大力推行,信息时代中大量艺术信息在媒体上的传播,当代画家的艺术视野远远超过了古人。随着西方世界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喧闹演变,中国当代画家更有可能看清艺术的发展轨迹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因此,当代泼彩山水更能体现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渗透与交融。

  如今,随着山水画设色观念的开放和多元,山水画对其他艺术样式的借鉴变得更加容易。而且通过色彩语言的开拓来摆脱文人画笔墨程式的束缚而寻求革新可谓当代艺术发展的潮流之一,也正是这一选择促成了山水画用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所以,如何在这一领域耕耘而有收获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他们的一些作品展现了泼彩较为独立的美学特征,使色彩的地位从水墨变化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视觉天地,完成了一种在传统艺术精神引领下的当代艺术新样式。这种革新符合对传统艺术批判、继承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可使传统艺术精神焕发活力。

  (文/邵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