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讲究的启功书画题跋 2023-04-15

  启功 行书跋升仙太子碑  纸本 妙鉴斋旧藏

  在书画作品上进行题跋,是中国书画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历代的题跋不仅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中国书画史研究的一把钥匙,兼具艺术属性与文献价值。

  启功先生是一位集古典文学、文献学、古文字学、书法史于一身的学者,其本人又是一位书画家,他一生在过眼大量书画名作及碑帖拓本的同时,也留下了数目可观的题跋。启功先生的书画题跋体现了他丰富的文史学养和高妙的艺术修为。从视觉效果、所写内容等方面考察,笔者认为启功书画题跋有以下特点:一、位置得宜;二、书风温雅;三、诗文考究;四、就题发挥;五、思想丰厚;六、动态认知。下面逐一阐释:

  1.位置得宜,是指在题跋时注意经营位置。尽管启功先生题跋过的书画作品及碑帖数量繁多,但整体上讲,除在一些影印本上的题跋(这些印刷品当然不属于“作品”范畴)外,所选位置大多讲究尊卑有序,体现出谦逊的君子风度。

  2.书风温雅,是指在题跋时注意书写风格。和世人熟知的“启体”书风不同的是,启功先生的题跋书风更加富有书卷气,气息内敛、用笔精到,同时也不乏书写的日常属性,和张扬艺术性、追求展示性的“艺术创作”拉开了一定的风格差异。此外,启功先生早年的题跋作品,也为我们了解其早年书风提供了参考。

  3.诗文考究,是指在题跋时注意诗文本身的文学性。众所周知,启功先生是著名的诗人,他自己也曾说:“我终生不辍的另一项事业是诗词创作。”在《启功口述历史》中,他还详细阐述了他的诗词创作主张和经验。启功先生在古典文学方面造诣专精,赏读他的文言题跋,也能感受到他古文的醇正。关于这一点,赵仁珪先生也有相关论述,他将启功先生的这个特点归结为“艺术的学术化”,即比如“在诗词、题跋等文学艺术作品中讨论、探讨学术问题”,“以深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滋养诗、书、画这些传统艺术,使其意蕴愈加丰富”。尽管有些观点或者研究方法在其他论文中也曾出现或使用,但当这些内容以题跋的方式体现出来时,更具文学之美:“启先生学术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的呈现方式,或为诗词题跋,或为学术论文,前者的艺术性自不待多言……”

  4.就题发挥,是指在题跋时注意紧扣“对象”。书画题跋的本质是“命题作文”,也就是说,所谈必须是所给的对象。启功书画题跋,往往是就题发挥、有感而发,不离题、不跑题,不说无关痛痒的话。

  5.思想丰厚,既指在题跋单件作品时注意挖掘它们在美术史、书法史乃至文献学、史学方面的价值,又指当这些题跋汇集在一起出版、面世时,所呈现出的启功先生丰厚的学术思想。

  6.动态认知,是指在题跋时,在不同的阶段,基于对不同材料或角度的分析,形成了不同的阶段性认知。

  这些篇幅灵活的书画题跋,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赵仁珪先生曾将它归结为三个方面:书法价值(注:根据赵文可知,这里的书法价值也包括启功先生的书学思想)、鉴定价值、文学价值。(文/怡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