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如何在促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4-06-19

  张 敏

  今年的“618”,“取消预售制”“低价好物”成为关键词,折射出电商平台发力侧重点及消费趋势的变化。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前5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48280亿元,同比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7%。相较于2022年的27.2%和2023年的27.7%,尽管数值有所波动,但依旧显示出线上消费的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政策陆续落地,叠加“618”网购促销,一定程度上带动5月份家电、通讯器材和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销售上涨。

  另外,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刺激消费,如发放消费补贴、推动以旧换新等。电商是观察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渠道之一,展望未来,电商平台应进一步释放其潜能,为激活消费市场贡献力量。为此,笔者认为电商平台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首先,持续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电商平台应从商品展示的清晰度与详细度、购物流程的简洁与高效、物流配送的准时与可靠以及售后服务的周到与专业等方面发力,切实提高消费者购物满意度。

  随着市场的调整,电商平台已经从重商家向提升消费者体验转变。以作为年中消费的重要节点“618”为例,今年多个电商平台取消了预售制。所谓预售制,即消费者支付定金,锁定购买产品。在预售制模式下,商家可以提前锁定订单、进行备货,同时可回笼部分资金。但消费者却苦“预售制”久矣,一方面消费者需要“上闹钟”、熬夜抢订产品,另一方面购买产品从下订单到到货周期较长。预售制的取消,意味着购物流程的优化,消费者可以在活动期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商品,购物体验大大提升。

  其次,切实提高产品性价比。当下,以合理价格购买到心仪产品已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格局下,电商平台可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运用数据驱动精细化运营以及提供购物补贴等方式,力争实现“全网最低价”,从而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

  低价并不意味着低质,“低价且产品好”成为趋势。近来,电商消费“退货率”高企引发关注,导致消费者退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符合消费者预期是重要方面。如何确保既提供低价产品、更好服务,又能保证高质量的标准,是电商平台需要迎面克服的挑战。与此同时,在追求性价比的之际,电商平台也需关注商家利益,避免商家因利益受损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此外,线上消费时代,切实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与隐私尤为重要。电商平台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之下,需增加技术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消费者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商平台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也在重塑消费模式和商业生态。随着多元化措施的全面发力,电商平台将更好实现需求与供给的衔接,在挖掘深层消费需求、提振市场消费活力、激活巨大消费潜能等方面展现出更加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