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蓄势崛起 产业发展初期难题何解? 2024-03-25

  本报记者 曹 琦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但仍可进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电动车等。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将超过260万吨,届时动力电池“退役潮”或将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2030年前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宁德时代、比亚迪、赣锋锂业等相关企业均积极布局,试图抢滩这一蓝海市场。同时,政策端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四川、广东、安徽、福建等地陆续出台鼓励政策。

  动力电池退役后

  流向了哪里?

  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动力电池退役后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不仅会对资源造成浪费,还将严重污染环境。

  “动力电池的正负极、隔膜和电解质等关键零部件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具备较高的再生利用价值。”有业内人士称,“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当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退役量超过58万吨。那么,这些电池流向了哪里?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发现,当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回收渠道不规范导致不少废旧动力电池流向了小作坊,而有资质的正规企业市占率并不高。

  据高工锂电统计,正规渠道回收的退役动力电池仅占20%至30%。“尽管公司拥有电池回收的资质,但是回收的动力电池占比较低,目前的回收业务还是以储能电池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小作坊以高价回收为噱头,导致行业恶性竞争。”江西一电池回收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极材料的资源价值最高,为再生利用的主要对象。其中正极材料由锂、镍、钴、锰等高价值金属化合物构成,其成本占比高达51%,价值含量最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因为贬值率较高,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在二手市场并不吃香。南昌红谷滩二手车市场某店主表示,“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一般在一万元左右。”

  除了回收利用,还有一些废旧动力电池只能进入报废流程。江西南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熊经理告诉记者:“去年来公司报废的新能源车差不多有几十台,一般是按照重量给钱。例如,一辆江铃E200如果拿来报废,通常价值在2300元,如果电池性能还可以,回收价格也不会超过6000元。”

  加快推进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对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来说,在产业发展初期难免会碰到一些难题,当前最主要的是明确“谁来回收”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策端的推动。去年12月份,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鼓励电池生产企业优先使用再生原材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

  《办法》明确,原则上汽车生产企业应承担装机的动力电池回收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承担直接销售至市场的动力电池回收责任,梯次利用企业承担生产的梯次利用产品回收责任;电池租赁运营机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回收服务网点、回收经营者、综合利用企业及其他产生废旧动力电池的单位应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与此同时,多地也相继出台了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今年1月份,福建省工信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支持全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若干措施》,提出促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支持规范化规模化再生利用、强化技术创新和标准引领等举措。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原则上规定了‘谁卖谁回收’,即整车厂承担回收责任,但这又需要拥有车辆和电池产权的车主配合才能做到,我认为这是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党支部书记、模具钳工首席技师刘辉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议加强动力电池回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企业的回收责任和义务,并建立统一的回收渠道和管理平台,确保电池的规范回收和处理。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电池的二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