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688065 证券简称:凯赛生物 公告编号:2022-039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本次权益变动属于被动增加,不触及要约收购。
● 本次权益变动后,无锡迪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迪维投资”)、杭州延福新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延福新材”)、杭州延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延田投资”)、无锡长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长谷投资”)互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份29,167,119股,合计持股比例从4.9999%被动增加至5.0015%。
● 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公司于2022年7月26日收到股东迪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延福新材、延田投资和长谷投资发来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现将其有关权益变动情况公告如下:
一、本次权益变动基本情况
(一)信息披露义务人
1、迪维投资
2、延福新材
3、延田投资
4、长谷投资
(二)本次权益变动情况
公司于2022年7月14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告编号:2022-033),本次权益分派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实施公告确定的股权登记日当日可参与分配的股本数量为基数,即以总股本416,681,976股扣除回购股份460,930股后的股份数量416,221,046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87,299,470.70元(含税),转增166,488,419股,本次分配后总股本为583,170,395 股。本次权益分派现已实施完毕,详见公司于2022年7月20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结果暨股份上市公告》(公告编号:2022-037)。
权益分派实施完毕后股东迪维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延福新材、延田投资和长谷投资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9,167,119股,合计持股比例从4.9999%被动增加至5.0015%。
(三)本次权益变动前后持股情况
注:1、股份被动增持来源:公司实施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涉及差异化分红,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2、公告中部分比例数据存在尾数差异,系四舍五入原因所致。
二、所涉及的后续事项
1、本次权益变动属于被动增加,不触及要约收购。
2、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3、上述股东权益变动事项已按规定编制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请见公司同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敬请查阅。
特此公告。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22年7月27日
证券代码:688065 证券简称:凯赛生物 公告编号:2022-040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及相关股东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股东的基本情况
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无锡迪维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迪维投资”)、杭州延福新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延福新材”)、杭州延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延田投资”)、无锡长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长谷投资”)互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9,167,119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0015%。其中,迪维投资持有公司21,622,162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7077%;延福新材持有公司2,544,773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4364%;延田投资有公司2,750,101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4716%;长谷投资持有公司2,250,083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3858%。
上述股份来源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的股份。其中,迪维投资、延福新材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已于2021年8月12日起上市流通;延田投资、长谷投资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于2022年9月26日起上市流通。
● 集中竞价减持计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公司股东迪维投资及一致行动人延福新材、延田投资、长谷投资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831,703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其中,迪维投资、延福新材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自本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2022年8月17日至2022年11月16日)进行;延田投资、长谷投资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自上市流通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即2022年10月24日)至2022年11月16日进行。减持价格按照市场价格确定。
公司于2022年7月26日收到股东迪维投资、延福新材、延田投资、长谷投资出具的《减持股份计划告知函》,现将具体情况公告如下:
一、 集中竞价减持主体的基本情况
注:当前持股股份来源包含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获得的股份
上述减持主体存在一致行动人:
注:以上表格中数据尾差为数据四舍五入加和所致。
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董监高过去12个月内减持股份情况
注:1、延田投资、长谷投资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尚未上市流通;2、以上减持比例均按原减持公告披露之日的股本为计算基数
二、 集中竞价减持计划的主要内容
注:1、表格中的“计划减持数量”、“计划减持比例”及“减持方式”为股东迪维投资及一致行动人延福新材、延田投资、长谷投资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831,703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2、拟减持股份来源包含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获得的股份
(一) 相关股东是否有其他安排 □是 √否
(二) 大股东及董监高此前对持股比例、持股数量、持股期限、减持方式、减持数量、减持价格等是否作出承诺 √是 □否
公司股东迪维投资、延福新材承诺:
(1)自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任何第三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等股份。
(2)锁定期届满后,拟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转让价格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计算减持比例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合并计算。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相关规定调整的,则遵从新规定。
(3)在锁定期届满后的两年内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本企业上市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含送股、转增股本的股数)。
公司股东延田投资、长谷投资承诺:
(1)自公司完成本企业参与投资的增资扩股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任何第三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已发行的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等股份。
(2)锁定期届满后,拟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转让价格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计算减持比例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合并计算。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相关规定调整的,则遵从新规定。
(3)在锁定期届满后的两年内每年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本企业上市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含送股、转增股本的股数)。
本次拟减持事项与此前已披露的承诺是否一致 √是 □否
(三) 是否属于上市时未盈利的公司,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拟减持首发前股份的情况 □是 √否
(四) 本所要求的其他事项
无
三、 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减持首发前股份
是否是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拟减持首发前股份的情况 □是 √否
四、 集中竞价减持计划相关风险提示
(一) 减持计划实施的不确定性风险,如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限制性条件以及相关条件成就或消除的具体情形等
上述减持主体将根据公司股票的二级市场交易情况、股价变动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否实施本次减持计划,本次减持股份计划的实施存在减持时间、减持数量和减持价格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根据自身资金安排、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监管部门政策变化等因素而仅部分实施或放弃实施本次减持计划。
(二) 减持计划实施是否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风险 □是 √否
(三) 其他风险提示
本次减持计划符合《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相关股东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减持计划,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