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控科技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郜春海(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王燚辉/摄)
本报记者 赵学毅 李乔宇
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一定有着一种强大的信念。对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科技”)来说,突破“卡脖子”技术甚至站上世界之巅无疑是一种骄傲。而公司这种信念的形成肯定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形成的探索、建设与改革精神在交控科技中的传承密不可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这个特殊的时点上,交控科技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郜春海感慨万千。在这百年历程中,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曾一度受制于国外垄断,用郜春海的话来说就是“花大价钱受洋罪”“毫无话语权”。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没有捷径可循,这种质的飞跃,唯有依靠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接连不断的创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郜春海为代表的交控科技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不问艰辛,用30年时间追平国外发达国家60年的发展水平,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近日,在交控科技董事长办公室,郜春海向《证券日报》记者描绘了一幅幅有志青年奋勇投身新时代、接力建功中国梦的壮美画卷。
勇担使命 无畏“牺牲”
“交控科技成立的初心就是一定要解决‘卡脖子’问题。”郜春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实践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CBTC的核心技术一直被西门子、阿尔斯通、泰雷兹等国外厂商所控制。21世纪初期,我国要斥资数亿元才能引进CBTC信号系统。
1993年,23岁的郜春海从北方交通大学(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任教期间,郜春海见证了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CBTC系统进口需求量的快速攀升,也意识到了国际CBTC系统高昂的引入及维护成本。
谈及当时的情形,郜春海仍然有些愤慨:“那时我们技术逐步成熟,国内工程的成本越来越低,但是引进设备的成本却高得越来越离奇。后续运营维护购买配件的价格甚至会达到原本价格的10倍到20倍,我们作为甲方,却毫无议价权和话语权。”
在郜春海看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神经和大脑”,我国要从交通大国变成交通强国,这些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2008年,机会出现在郜春海面前。那一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自主化CBTC工程样机的研制工作。次年,交控科技正式成立,郜春海带领交控科技承接了国内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CBTC系统示范工程——北京亦庄线。
时至今日,交控科技已先后突破了第三代(CBTC系统)、第四代(FAO无人驾驶系统)城轨信号系统的技术垄断,研发的第五代城轨信号系统(VBTC系统)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我国城轨交通信号系统的成本,已经从当年的1300万元/公里下降至目前的800万元/公里左右。
创业绝非易事。在创建交控科技后,郜春海曾一度面临着连续两年没有订单,却要支付员工薪酬的压力,甚至也受到了来自身边人士的质疑。“但因为有党员的优良基因,有实现自主可控的初心,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使命担当,我们最后还是坚定地走下去了。”郜春海说。
“总是有人需要‘牺牲’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付出更多,要‘牺牲’一两代人才能赶上去。”郜春海向记者坦言,十几年里,他与家人聚少离多。“因为差距确实很大,竞争确实很激烈,如果人家工作8个小时,我们也工作8个小时,那么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告诉孩子,爸爸每天工作16个小时,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够与国际竞争对手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交控科技,还有很多这样充满激情的老党员。据交控科技党支部老党员、高级副总裁王伟介绍,交控科技中高层管理团队的党员占比超过六成。“我们这些老党员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时常会回忆起当年入党时的情景,重温入党誓言总是会热血沸腾。”
“我们的日常工作很平凡。”王伟说,“难得的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无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无论是在哪个时刻,都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无论何时都会冲锋在前,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大家尊重和敬佩的。”
流光岁月 不问艰辛
不畏“牺牲”的背后,是信念的传承与艰辛的付出。
郜春海向《证券日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则动人故事:2021年1月份,北京连续迎来寒潮天气。1月6日晚高峰和1月7日早高峰,北京地铁昌平线、亦庄线先后发生3起信号故障,导致临时停车、晚点,不少上班族因此堵在了地铁里。为了尽快恢复北京城轨交通的正常运转,北京城轨交通产业上下游积极启动应对方案。为了在不影响城轨交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更换设备,1月7日夜间,10支抢修小队连夜行动,交控科技亦参与其中。
“当时,抢修小队面临的不只是寒冷的天气,还有疫情期间很多设备运不进北京的情况。设备运不进来,就要靠人力来搬。交控科技的员工们跟着运营公司一起摸黑踏上高速公路,靠手拎肩扛把设备扛出高速公路。”郜春海眼眶潮湿却又目光坚定,“在他们的努力下,1月8日首班车起,北京城轨交通恢复正常运营。”
“冲在前面的,90%以上都是党员。这样的故事在交控科技内部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技术攻关的时候。”年轻党员奚佳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就在上个月,郜书记带着我们几个二十多岁的小伙伴,连续三天不眠不休投入攻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谈及新生力量,郜春海感慨万千:“这些年轻人的集体主义意识以及攻坚克难的精神是非常强的。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具有认同感,如果做这件事确实有意义,能够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带来积极影响,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青春没有被浪费。我最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培养更多的年轻人。”
据介绍,目前交控科技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9岁。在郜春海看来,一个行业中从业人士的平均年龄决定了行业的活跃程度。他告诉记者,轨道交通在很多人印象里可能都算不上高科技产业,有些人甚至会觉得干铁路的都是“傻大黑粗”,“所以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把这个行业发展成年轻人愿意来的地方,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希望他们比我更优秀。让他们在行业的攻坚克难中发挥更大作用,也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党史,引导优秀员工入党。”
党建引领 愿景变“实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交控科技也踏上了新的起点。正如郜春海所言,交控科技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凝练企业党建文化,努力把“成为世界级技术领袖,创造出行美好生活”的愿景变为实景。
如今,我国城轨交通信号的部分技术已经能够与国际市场的领先技术并肩,但郜春海仍未满足。在他看来,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想要走出去,就要朝着超越强国的方向发展,就要在某一个领域领先其他国家一代到两代。
郜春海坦言,当下的城轨交通信号系统仍有很大可提升空间。交控科技在2020年年报中提出,采用现行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技术手段只能通过打补丁的方式改善痛点,效果有限,当前亟须一套全新构架的系统技术解决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难题。对于交控科技而言,当下或许就是进一步发挥优势实现技术领先的关键时点。
郜春海告诉记者,我国城轨信号系统之所以能够在30年时间里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一方面来自强大的信念以及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以及我国轨道交通市场仍处于可享受发展红利的阶段。
“未来10年到15年,轨道交通还将保持快速发展,这将成为我们进行技术迭代及创新应用的最好机会。”郜春海告诉记者,交控科技将利用目前新基建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城轨信号系统的技术水平。
“我现在干到第六代(信号系统),还要干第七代、第八代,在未来10年里,我最起码要实现三代的突破。”郜春海对此信心十足。
“我们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真的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没挨过饿,赶上了上大学,又赶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郜春海感慨道,“建党百年,我在系统地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在引导年轻人去了解这一百年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国家繁荣富强,正是因为一直有优秀的党员与我们同行,企业才能够健康地走到今天。”
一缕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这位企业家的脸上。郜春海站起身走近窗边,凝视着远方深情地说:“即使没有交控科技,我国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城轨交通信号系统。但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我国一定还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