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2020-05-06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提速,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在4月28日证券日报社主办的“新证券法背景下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线上研讨会”上,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表示,我国的银行、资管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已经取消外资限制,外资机构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而且很愿意参与进来。

  康勇认为,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一定会加速增长。外资机构像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它们现在最大的顾虑不是中国市场够不够大,而是能不能有一个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其实,今年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法等法律和政策,也都强调对内外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们要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宣传和沟通,让它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政策。”

  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新证券法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如何进一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康勇提出了三个建议:

  首先,资本市场的改革,必须要循序渐进。康勇认为,证券法的修订对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新证券法的全面落地实施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要与整个市场发展步伐相一致。

  其次,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体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尽职尽责。

  康勇表示,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不仅包括上市公司、董监高、监管机构,也包括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者等各个参与主体。注册制的核心就是高质量的信息监管和信息披露,需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这是新证券法实施包括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基础,需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来共同维护好。新证券法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责任监管,包括加大对这些中介机构、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

  第三,资本市场的发展一定要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康勇提出,创新型的新经济、数字经济包括像AI、大数据等,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次疫情当中,可以看到AI、移动互联网等科技力量对整个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咨询机构发展最快的一块业务就是帮助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康勇介绍,国内资本市场正在逐步推进的注册制改革,对帮助高科技公司融资,促进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创新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