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正文 2020-04-29

  公司A股代码:601607                     公司简称:上海医药

  公司H股代码:02607                      公司简称:上海醫藥

  债券代码:155006                         债券简称:18上药01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重要提示

  1.1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2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于2020年4月28日召开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包括批准本公司截止2020年3月31日止三个月之第一季度业绩。

  1.3 公司负责人周军、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左敏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沈波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1.4 本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

  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阶段性地改变了全国人民包括寻医问诊在内的多项生活习惯,从而给公司工商业主营业务均间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形势逐渐明朗,各单位生产运营全面复苏,经济活动已得到有序恢复,甚至在一些领域的刚性需求迎来了反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4.48亿元(币种为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2.08%;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56.51亿元,同比下降8.80%;医药商业实现收入347.97亿元,同比下降12.59%。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7.84%,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5.42%;其中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5.18亿元,同比上升1.07%;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4.63亿元,同比下降9.91%;参股企业贡献利润2.67亿元,同比上升13.13%。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3.41亿元,同比上升25.93%,还原研发费用后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13.24亿元,同比上升1.06%。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15.17%,较上年同期上升1.12个百分点;扣除管理、销售及研发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4.30%,较上年同期上升0.55个百分点。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公司于春节前即已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上阵,各司其职,下属各分子公司也成立了抗击疫情应急工作组,上下联动,形成了既有统筹协同、又能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针对当时抗疫物资紧缺、人员流动不便的情况,公司前瞻性地迅速启动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全球采购机制,积极落实好人员返岗梯队统筹、物资储备调度、市场需求统计、物流配送加强、生产计划安排、提早复工报备、原辅料及包材采购储备、零售终端备货等各项基础工作,同时启动24小时值班制,确保防疫药品及物资的投料生产、库存调配及物流运输等工作能够根据一线指令及时响应,争分夺秒为生命保驾护航。

  商业方面,公司承担的保供任务十分艰巨。仓储物流员工自愿放弃假期,勇敢逆行,自除夕夜配合上海援鄂医疗队运输约5吨医疗物资起,一日也不曾停歇,为前线患者及医务人员送去最及时的救助;零售门店员工也通宵达旦地拆分包装,布货上架,尽可能地为排队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市民节省时间,降低聚集风险。公司也因及时的响应机制、专业的服务团队、逆行的奉献精神,在多个省市被确定为政府防疫抗疫药品物资定点储备、配送单位,肩负起保供的重任,展现了大国药企的担当与社会责任。为进一步提升仓储物流实力,打造行业标杆,公司还计划在上海宝山建设综合性分销服务中心,并已于3月就此与宝山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协议,这也是自公司于1月底被确定为上海市抗击新型肺炎医疗物资保障基地和上海市抗疫医疗物资采购平台后,在打造升级版医疗物资供应和服务平台方面的首项重大举措。

  工业方面,结合国家工信部防疫重点监控品种,公司梳理并建立了涵盖抗病毒、抗菌类、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化痰药、平喘药、免疫调节、预防药品、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十大类、100多种药品(不含医疗器械)的上药防疫药品目录。面对其中多个产品激增的需求量,相关生产单位从春节开始就加班加点,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和监测,做好提前扩产准备,全力支持前线临床应用。公司还提前联系供应商,保证原辅料和包材供应链畅通,保障足量的安全库存。期间,公司生产的药品也相继进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以及全国多个地区的新冠标准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科技部、工信部等开展旗下抗疫相关药物的临床研究,挖掘现有药物的治疗潜力,探索经济有效的诊疗方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渐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公司生产的抗疫药品海外市场需求激增,截至4月初已实现了向六大洲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总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同时,公司也全力推动复工复产,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截至2月底,公司下属各地企业的开工率即已达到95%以上,包括在家办公在内的人员复工率在90%以上。报告期末已基本完全恢复正常运营。

  医药工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运作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间接波及到公司的药品销售及临床研究。但公司克服多项困难,持续推进研发项目,加速产品及技术引进,并取得诸多阶段性进展。

  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选择性ErbB2抑制剂SPH3261胶囊及小分子抗肿瘤药物SPH4336片的临床试验申请均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公司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右佐匹克隆片及降血糖药盐酸二甲双胍片(0.5g)通过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从而使过评总数达到了9个品种(11个品规)。

  BD产品引入方面,2月28日,公司与以色列制药公司Mapi Pharma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两项长效注射剂项目,打造高技术壁垒的长效缓释制剂平台。3月初,与新药研发公司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罕见病治疗药物达成委托技术开发协议。公司作为中国罕见病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和国内拥有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之一,将继续丰富罕见病用药研发和产品管线,并通过项目合作积累在罕见病领域的临床、注册申报与推广经验,搭建集研、产、销于一体的专业化罕见病药品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还确定出资250万美元继续跟投参股公司Oncternal在美国纳斯达克的定向增发,协助推进包括Cirmtuzumab和TK216在内的管线产品临床试验。初步公布的入组病人数据显示,Cirmtuzumab无论是单药还是与伊布替尼联用,在治疗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及HER2阴性乳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都显示出了不俗的成绩,其中联合用药治疗CLL的Ⅱ期临床试验已入组病人总缓解率超过了80%。TK216也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称号和快速审评通道资格,Ⅰ期临床试验显示耐受性良好。

  医药商业

  3月4日,上海仁济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全面开启三甲医院互联网线上诊疗时代,上药云健康作为仁济医院的合作方,完成了互联网医院首张处方的送药上门服务。“互联网医院+送药上门服务”既满足了百姓的就医需求,又能减少院内感染,使得患者在家有一部手机就能享受在线问诊、医生开方、在线医保支付、送药直达等服务。云健康信息系统直连互联网医院HIS系统,有序承接各级医疗机构处方外流,实现开放式、强监管、可追溯的诊疗信息闭环。互联网+医疗乘着政策春风,已飞入千家万户。

  3月18日,上药云健康B轮融资正式启动。自成立以来,在各股东的全力支持下,上药云健康通过战略、资本、运营三个层面持续发力,打造了行业领先的“益药”生态圈,逐步成为医疗健康新经济的领导者。

  2.1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2截止报告期末的股东总数、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流通股东(或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注:

  1.HKSCC NOMINEES LIMITED即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其所持股份为代客户持有,上表中其持股数剔除了上实集团及其全资附属子公司持有的67,504,700股H股以及上海国盛及上海盛睿通过港股通持有的18,515,100股H股。因香港联交所有关规则并不要求客户申报所持有股份是否有质押及冻结情况,因此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无法统计或提供质押或冻结的股份数量;

  2.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沪港通人民币普通股的名义持有人。

  2.3截止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前十名优先股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3.1公司主要会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重大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 □不适用

  ■

  3.2重要事项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和解决方案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3.3报告期内超期未履行完毕的承诺事项

  □适用 √不适用

  3.4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重大变动的警示及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名称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军

  日期202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