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正文 2020-04-29

  (股票代码:601229)

  

  一、重要提示

  1.1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2 本公司董事会五届十八次临时会议于2020年4月28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本次会议应参加表决董事18人,实际参加表决董事18人。

  1.3 本季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

  1.4 除特别说明外,本季度报告所载财务资料为本公司及所属子公司(统称“本集团”)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1.5 本公司董事长金煜、行长胡友联、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保证本季度报告中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二、公司基本情况

  2.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2019年7月,本公司实施2018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以2018年末普通股总股本10,928,099,000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股转增0.3股,合计转增3,278,429,700股,转增后本公司普通股总股本为14,206,528,700股。报告期及比较期的每股指标按调整后的股数14,206,528,700股重新计算。本公司于2017年12月非公开发行票面金额为人民币200亿元的非累积优先股,本期无发放优先股股息,因此在计算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时,“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无需扣除优先股股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和“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平均净资产”扣除了优先股。

  2.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公告〔2008〕

  43号)规定计算。

  2.3截至报告期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前十名普通股股东、前十名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股

  注:

  1、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有限公司(BANCO SANTANDER,S.A.)持有本公司股份929,137,290股,占本公司总股本6.54%,其中8,479,37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代理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名下,占本公司股份的0.06%;

  2、上海商业银行有限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426,211,240股,占本公司总股本3.00%,其中42,635,32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代理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名下,占本公司股份的0.30%;

  3、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是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他人指定并代表他人持有股票的机构,其中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持有的沪股通股票。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所持本公司股份,包括代理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分别持有8,479,370股和42,635,320股本公司股份。

  2.4截至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十名优先股股东(含并列)持股情况

  单位:股

  2.5 资本充足率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

  1、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计算;

  2、根据监管规定,最低资本要求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资本充足率为8%,储备资本要求为2.5%。

  2.6 杠杆率

  单位:人民币千元

  2.7 流动性覆盖率

  单位:人民币千元

  2.8 资产质量分析

  单位:人民币千元

  2.9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叠加疫情影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逆周期调节,深入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企业加大对实体企业信贷投放和信贷利率下行。本公司积极响应宏观政策导向,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加大对疫情防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实施减费让利政策,提供多种方式金融服务便利,切实发挥金融企业对实体经济恢复的助推作用。

  2020年是本轮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本集团始终坚持战略引领,把握外部市场和监管政策变化趋势,加快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持续增强金融科技支撑,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各项业务实现稳健发展,经营业绩总体保持良好。

  (一)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经营业绩保持增长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22,863.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0%。持续强化主业经营,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支持,报告期末,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9,923.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4%,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重为43.40%,保持基本稳定。加强产品创新、客户营销和渠道管理的深度融合,拓宽存款来源,报告期末,存款总额为12,133.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0%,存款总额占负债总额比重为57.68%,较上年末提高0.10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130.86亿元,同比增长0.54%。其中,利息净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4.26%、净息差扩宽0.09个百分点,共同驱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3.95亿元,增幅20.4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09亿元,增幅5.98%,债券承销、银团、代理基金等手续费收入增长较好;此外,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境内外市场利率、汇率等波动较大,对其他收入形成一定扰动。

  报告期内,本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37亿元,同比增长4.34%;基本每股收益为0.37元,同比增长5.71%;年化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93%,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13%。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11.43元,较上年末增长3.63%。

  (二)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健,各级资本水平充足

  本集团积极应对当期风险形势,持续完善风险管控机制,聚焦重点客户、重点业务、重点机构,管控、缓释风险,在疫情背景下,资产质量波动幅度在可控范围内,充分体现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18%,较上年末略升0.0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总体平稳,继续保持同业优秀水平;拨备覆盖率为336.84%,较上年末略降0.31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98%,较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完善资本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激励约束,促进优化业务结构,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加强前瞻性预测分析和规划,积极推进资本补充。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3.8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6%,资本充足水平合规稳健。

  (三)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六大金融”,提升公司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级

  本公司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率先对接政府部门并推出专项信贷额度,出台防控疫情和保障实体经济平稳发展“20条举措”,主动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疫贷款投放规模列上海地区首位。积极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投资促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加大对区域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工作的服务力度。持续培育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科创金融、民生金融、跨境金融、投资银行等特色业务,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加强大数据、区块链及AI等技术应用,提高“上行e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客户体验及服务效率,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级。坚持聚焦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和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创新推广“海创e家”科创金融专属品牌,支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基建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跨境投融资项目,实现境内、跨境业务多渠道发展。

  报告期末,公司客户累计22.8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28万户。公司存款余额8,122.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公司贷款和垫款余额5,865.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报告期内,供应链金融贷款投放金额128.72亿元,同比增长39.50%;普惠金融贷款投放金额78.71亿元,同比增长98.56%,期末贷款余额(银保监口径)275.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2%;民生金融贷款投放金额46.45亿元,同比增长120.46%,期末贷款余额为309.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3%;外汇企业日均存款余额为129.51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3.91%;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432.96亿元,同比增长71.83%。

  (四)围绕零售“重中之重”战略定位,零售转型向纵深推进

  围绕零售“重中之重”战略定位,着力破解瓶颈制约,零售转型持续向纵深推进。立足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专业化经营促规模增长,以结构优化促效益提升;立足经营管理效率提升,创新工作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管理基础,更好激发经营管理动力和活力,推动发挥经营主体职能,更好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立足区域优势,坚持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养老金融等三大战略特色业务培育,注重金融科技赋能零售转型,运用数字化管理和营销工具,实施精细化的客户分层经营体系,借助人工智能提升客户体验,大幅提升服务效率;立足保障人民群众日常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应对新冠疫情,推出零售业务防控疫情服务民生“11条举措”,全力做好居民金融服务,服务好因疫情影响的各类个人客户金融需求。

  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客户数1,564.5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50%,管理零售客户综合资产(AUM)6,665.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1%;其中,管理月日均综合资产100万元以上财富客户128,250户,较上年末增长6.69%,管理前述客户月日均综合资产3,103.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8%;养老金客户158.08万户,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3,034.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0%。

  本外币个人存款余额3,007.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2%;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3,123.8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63%。其中,消费贷款余额1,620.26亿元,占个人贷款和垫款比例为51.87%,较上年末下降2.58个百分点;住房按揭贷款余额989.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4%,占个人贷款和垫款余额比例为31.68%,较上年末提高2.26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和垫款收益率6.64%,较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略有上升。

  信用卡累计发卡926.83万张,较上年末增长3.26%;信用卡贷款余额305.9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73%;信用卡不良率1.74%,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报告期内,信用卡交易额303.78亿元,同比增长1.05%。受新冠疫情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短期明显收缩,消费市场疲软,零售信贷业务规模增长短期受限,本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及时调整业务重点,大力布局线上获客与经营,顺应居家民生消费,加速业务线上化进程,精准风险识别与价值挖掘,2020年3月以来,零售信贷业务稳步回升,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五)深化互联网金融特色培育,全面提升线上业务价值贡献

  本公司持续深化互联网金融特色培育,成立网络金融部,全面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工作,依托数字化开放金融平台,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疫情期间,全面优化升级线上支付、理财与贷款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全新发布手机银行6.0,在个性化服务、远程互动、智能风控等方面突破升级,更好满足用户“无接触式服务”需求;推出多项防疫抗疫专属服务,包括提升线上转账支付限额、减免防疫专用账户捐款或汇款手续费、为受疫情影响人员减免延期贷款利息及调整还款计划、推出线上问诊及线上课堂服务等。同时,在业内率先打造“线上赋强公证平台”,为线上普惠经营贷、供应链引入低成本、高效率的逾期及不良资产快速处置新模式。报告期末,本公司线上个人客户数3,210.0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97%,保持同业领先;报告期内,年度活跃客户数472.97万户,同比增长136.13%。互联网业务的日均存款余额327.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1%;互联网中小微贷款余额129.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2%;互联网业务交易金额11,870.75亿元,同比增长87.80%;互联网中间业务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55.37%。Ⅱ、Ⅲ类账户向Ⅰ类账户累计转化33.83万户。

  三、重要事项

  3.1 主要会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重大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会计报表中,变化幅度超过30%以上的主要项目及原因:

  单位:人民币千元

  3.2重要事项进展情况及其影响和解决方案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3.3报告期内超期未履行完毕的承诺事项

  □适用    √不适用

  3.4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重大变动的警示及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3.5关于会计政策变更情况的说明

  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公司董事会五届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议案》,详情请参阅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的相关公告。本公司于2020年1月1日执行上述修订后的会计准则,该准则实施对本公司收入确认方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对财务报表影响不重大。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