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摘要 2020-04-23

  公司代码:600502                       公司简称:安徽建工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19年度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每10股派送现金1.5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全部结转下一年度,不送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为不转增。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721,160,272股,以此为基数计算共计本次分配利润25,817.40万元。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说明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此外,公司还拥有工程技术服务、建材贸易、水力发电等业务。

  1、房屋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为公司传统施工主业之一,公司拥有两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先后承建了大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所属安徽三建为省内房建行业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房建业务与房产开发、设计、咨询、监理、物业管理等相关业务协同,形成“开发+设计+施工+服务”的一体化优势,有利于保障公司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公司把握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业务。公司合肥肥东建筑产业化基地2015年投产运营,已建立与建筑产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体系、管理模式和营销能力,并入选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报告期内,在合肥长丰设立安徽建工北城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项目。

  2.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投资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涉及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港口航道等领域,公司拥有公路、市政、港航工程总承包等五项特级资质及多项一级资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备突出的资质、业绩等优势,安徽水利有限、安徽路桥、路桥集团、安徽路港、安徽交航等子公司均具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基础设施投资业务是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施工核心业务产业链的延伸。随着近几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变化以及国家对 PPP模式的大力推广和不断完善,公司持续巩固“投资+施工总承包”的业务模式,稳健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业务,承揽规范优质的PPP项目。公司基建投资业务覆盖交通运输、市政工程、水利建设、城镇综合开发等领域,促进公司业务结构实现由单一施工业务为主向投资、施工、运营并举转变。

  3.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为公司传统主业之一,已形成以安建地产、和顺地产为核心的两大地产品牌。房地产业务不仅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而且强力带动建筑施工、工程技术服务、建材贸易、仓储物流等关联业务发展。公司的融资、施工和技术服务能力,也为房地产业务提供坚实基础,从而形成主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良好局面。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研究新政策,找准新市场,树立新目标,不断优化项目业态结构,持续强化风险防控,更加重视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切实提升房地产项目开发效率和效益。

  4.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及所属企业还从事工程勘察、规划、设计、咨询、检测、监理等业务,拥有设计甲级资质9项,监理甲级资质2项。安徽建科为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主要经营实体,系安徽省建筑行业唯一一家集建筑科研、建筑设计、工程检测、监理与咨询、项目管理、特种加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单位,拥有设计、监理甲级资质。先后承接了九华山地藏菩萨露天铜像99m高锡杖倾斜度检测鉴定和合肥市轨道交通一到四号线见证取样、地基基础、结构工程检测以及沿线建筑物安全评估等一批大体量、高难度的项目,在省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其他业务建材贸易:安建建材负责公司内部建筑材料的购销业务,由其统一集中采购钢材、商砼、水泥、沥青等大宗建筑主材,并向公司内部各施工项目统一供应,部分向外部单位供应配送。水力发电:公司控股运营水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24.61万KW,权益装机容量18.81万KW,年设计发电量约10亿KWH,已全部建成发电,电站分别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金寨县和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

  (二)行业情况说明

  2019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各种严峻挑战,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8%;新签合同额28.92万亿元,同比增长6.00%;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44.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2%。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103814个,同比增长8.82%。行业增长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依然稳固。

  1.房屋建筑工程2019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在波动中保持增长态势。房建施工面积的稳定与房地产市场直接关联。统计报告显示,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9.9%。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增长8.7%,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8.5%,房屋竣工面积增长2.6%。由于因城施策的进一步深化,各地政府坚持实施定向微调、保障合理住房需求,房地产行业运行制度更趋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房屋工程建筑市场的稳定。2019年,装配式建筑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已形成蓬勃的发展态势,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试点示范项目遍地开花,技术与标准体系、组织管理模式、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为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在抗击疫情工作中,装配式建筑显示了巨大优势。2020年春节后复工以来,多地发布装配式建筑产业支持政策,表明了各地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决心和政策导向。

  2.基础设施建设业务 2019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平稳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一些短板领域投资得到加强,投资规模持续高位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随着国家对PPP模式的持续规范完善,管理库 PPP 项目质量不断提升,项目落地率、开工率逐步提升,PPP 模式逐步进入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

  3.房地产开发业务 2019 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房地产行业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各地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的总体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房地产行业融资渠道收紧,土地市场成交量、成交金额有所下降,商品房市场成交量全年保持平稳。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各梯队房企门槛抬高,强者恒强的格局并未改变,规模优势叠加效应不断放大。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和房地产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预计房地产行业总体平稳、结构分化的趋势不改。

  4.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 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作为技术、智力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19 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稳定增长,勘察设计和咨询市场整体也保持增长态势。同时,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务也面临着新挑战,市场对企业创新能力、技术实力、质量水平、业务范围、服务价格等的要求将日益严格。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股本及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2.66亿元,同比增长21.73%;实现利润总额12.72亿元,同比增长8.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6亿元;年末公司总资产904.36亿元,同比增长19.71%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5.12亿元,公司运营总体平稳。分部经营情况1、工程施工业务(含房建工程和基建工程及投资)报告期,公司工程施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56.55亿元,同比增长16.18%,实现毛利31.88亿元,同比增加10.35%,工程施工业务毛利率8.94%,同比增加0.47个百分点。房建业务毛利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报告期,工程施工业务新签合同241项,合同总金额528.78亿元,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加0.69%,新签合同平均合同额2.19亿元,同比增长15.31%。其中,房建工程213.72亿元,同比增加54.85%。

  单位:亿元币种:人民币

  2、房地产开发业务报告期,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5.30亿元,同比增长100.31%,毛利16.01亿元,同比增长92.59%。毛利率24.52%,比上期降低0.98个百分点。实现签约销售面积135.86万平米,签约销售金额71.70亿元,房地产销售在当前政策调控形势下仍然取得较好业绩。新增土地储备面积约765亩,期末土地储备面积约752亩。

  2导致暂停上市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3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和原因

  □适用  √不适用

  4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2019年4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要求对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但未执行新收入准则和新租赁准则的企业应按如下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中将“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行项目拆分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增加“应收款项融资”项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将“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行项目拆分为“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利润表中在投资收益项目下增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损失以“-”号填列)”的明细项目。

  2019年9月19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合并财务报表格式(2019版)》的通知》(财会【2019】16号),与财会【2019】6号配套执行。

  本公司根据财会【2019】6号、财会【2019】16号规定的财务报表格式编制比较报表,并采用追溯调整法变更了相关财务报表列报。

  财政部于2017年3月31日分别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修订)》(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2017年修订)》(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2017 年修订)》(财会【2017】9号),于2017年5月2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2017年修订)》(财会【2017】14 号)(上述准则以下统称“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本公司于2019年1月1日执行上述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会计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详见附注五、41。

  于2019年1月1日之前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不一致的,本公司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含减值)进行追溯调整,将金融工具原账面价值和在新金融工具准则施行日(即2019年1月1日)的新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2019年1月1日的留存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同时,本公司未对比较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

  2019年5月9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会【2019】8号),根据要求,本公司对2019年1月1日至执行日之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对2019年1月1日之前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进行追溯调整,本公司于2019年6月10日起执行本准则。

  2019年5月1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财会【2019】9号),根据要求,本公司对2019年1月1日至执行日之间发生的债务重组,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对2019年1月1日之前发生的债务重组,不进行追溯调整,本公司于2019年6月17日起执行本准则。

  上述会计政策的累积影响数如下:

  因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本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相应调整2019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9,951,191.40元,长期应收款-61,978,186.96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368,640.08元,相关调整对本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影响金额-47,564,541.34元,其中盈余公积为-272,209.13元、未分配利润为-47,292,332.21元。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金额为-4,831,094.30元。

  本公司母公司财务报表相应调整2019年1月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907,363.78元,长期应收款-3,260,815.04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368,640.08元。相关调整对本公司母公司财务报表中股东权益的影响金额为-2,722,091.34元,其中盈余公积为-272,209.13元、未分配利润为-2,449,882.21元。

  5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6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适用□不适用